| 
 
 
 
    名字者,人之所假借以自称道,亦使人假借以称道己之辞也;非若行然, 
不可以假借云也。何也?问其名曰忠与义,其字亦然,则人无有求其信然者,
 责其不然者,知其假借云也。问其行曰忠与义,则人皆求其信然者,责其不
 然者,其可以假借云乎?
 然而人无贵贱愚良,一欲善其名字。夫欲善其名字者非他,亦曰爱其身
 而已。爱其身而不善充之,犹曰姑以圣贤之道,假借其身而已。不诚乎身莫
 大焉,岂爱其身也!不若于名字乎,勿求胜焉;於行乎,汲汲尔以爱其身。
 是以圣贤之道,归诸其身也。以为爱其身非至,夫然而人一皆善其名字,未
 尝一皆善其行。有爱其身之心,而於其身反尔其薄也。可嗟也已!
 南城王无咎来请字,余思夫字虽不必求胜也,然古之人重冠,于冠重字,
 字则亦未可忽也。今冠礼废,字亦非其时,古礼之不行甚矣。无咎之请也,
 虽非时之当,然庶几存其礼。予欲拒,安得而拒也?取《易》所谓无咎者,
 善补过者也,为之字曰补之。夫勉焉而补其所不至,颜子之所以为学者也。
 补之明经术,为古文辞,其材卓然可畏也。以颜子之所以为学者期乎己,余
 之所望于补之也。假借乎己而已矣,岂子之所望于补之哉!
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