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
 
 
 
    公所为书,号《仙凫羽翼》者三十卷,《西陲要纪》者十卷,《清边前 
要》五十卷,《广中台志》八十卷,《为臣要纪》三卷,《四声韵》五卷,
 总一百七十八卷,皆刊行于世。今类次诗、赋、书、奏一百二十三篇,又自
 为十卷,藏于家。
 方五代之际,儒学既摈焉,后生小子,治术业于闾巷,文多浅近。是时
 公虽少,所学已皆知治乱得失兴坏之理。其为文闳深隽美,而长于讽谕,今
 类次乐府以下是也。
 宋既平天下,公始出仕。当此之时,太祖、太宗已纲纪大法矣,公于是
 勇言当世之得失。其在朝廷,疾当事者不忠,故凡言天下之要,必本天子忧
 怜百姓、劳心万事之意,而推大臣从官执事之人观望怀奸、不称天子属任之
 心,故治久未洽。至其难言,则人有所不敢言者,虽屡不合而出,其所言益
 切,不以利害祸福动其意也。
 始公尤见奇于太宗,自光禄寺丞、越州监酒税召见,以为直史馆,遂为
 两浙转运使。未久而真宗即位,益以材见知,初试以知制诰,及西兵起,又
 以为自陕以西经略判官。而公尝激切论大臣,当时皆不悦。故不果用。然真
 宗终感其言,故为泉州未尽一岁,拜苏州,五日,又为扬州,将复召之也。
 而公于是时又上书,语斥大臣尤切,故卒以龃龉终。
 公之言,其大者,以自唐之衰,民穷久矣,诲内既集,天子方修法度,
 而用事者尚多烦碎,治财利之臣又益急。公独以谓宜遵简易,罢管榷,以与
 民休息,塞天下望。祥符初,四方争言符应,天子因之,遂用事泰山,祠汾
 阴,而道家之说亦滋甚,自京师至四方,皆大治宫观。公益净,以谓天命不
 可专任,宜绌奸臣,修人事,反复至数百千言。呜呼!公之尽忠,天子之受
 尽言,何必古人?此非传之所谓主圣臣直者乎?何其盛也!何其盛也!
 公在两浙,奏罢苛税二百三十余条。在京西,又与三司争论,免民租,
 释逋负之在民者。盖公之所试如此,所试者大,其庶几矣。
 公所尝言甚众,其在上前及书亡者,盖不得而集;其或从或否,而后常
 可思者,与历官行事,庐陵欧阳公已铭公之碑特详焉,此故不论,论其不尽
 载者。
 公卒以龃龉终,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记;藉令记之,当时好公者少,史
 其果可信欲?后有君子,欲推而考之,读公之碑与其书,及予小于之序其意
 者,具见其表里,其于虚实之论,可核矣。
 公卒,乃赠谏议大夫。姓曾氏,讳某,南丰人。序其书者,公之孙巩也。
 至和元年十二月二日谨序。
 
 
 |